大象男孩,祥祥,八歲 ——

雙側唇顎裂、氣管狹窄、聽力障礙。
八歲的身軀,困在零歲的語言中。
數千次的早餐、午餐和晚餐,
不曾嚥過一粒米、吃過一片肉、講過一句話……


機器女孩,珊珊,八歲 ——

珊珊,八歲,另一個被遺忘的孩子。
重度肢障、腦性麻痺。
八歲的靈魂,困在零歲的身軀中。
被發現前的兩千多個白天與黑夜,她只能盯著天花板,
與年過八十的阿嬤,在海邊百年老屋內,相依為命……

這是連結請點進去看看…



二十三年前,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帶了一百多名身心障礙孩子,
遷入台北市楓橋新村,附近居民卻以身障兒會「破壞生活環境」、
「影響 居民子女正常生活」理由,以撒冥紙等方式,逼迫該機構遷出。

這個事件,開啟台灣障礙兒家長站出來為孩子爭取權益的風潮。
事件發生四年後,宗景宜創立心路基金會,服務身心障礙孩子。
不只是第一基金會與心路基金會,包括伊甸基金會、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等,也都陸續投入孩子的早療工作。

今天,第一基金會的孩子早已被楓橋社區居民接納,
上述四個基金會也開展它們的服務網。
目前在這四家基金會
接受早療服務的孩子約一千六百名。然而,一名孩子每月所需
的早療成本,約二萬至二萬五千元,除了家長部分負擔與政府
微薄津貼外,其他花費均依賴對外募款,因而亟需各界伸出援手。

此外,在台成立半世紀的天主教福利會,長期收容失依無怙的孩子,
其中,身心障礙兒超過三分之一。在這些孩子找到收養家庭前,
該機構必須把握黃金時刻,帶著孩子們到醫院接受早療。


然而,載送這群孩子的,卻是兩輛車齡已經十幾年的箱型車,
層出不窮的狀況,常讓修女們捏把冷汗;
這兩台車況不佳的箱型車,實在影響孩子安全。
除了該機構外,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亦亟需一台早療接駁車。

﹝以上文章節錄自
商周960期 -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﹞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亞愛攝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